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

動畫師的感官與心靈

藝術家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家,大部分都是將創作當作是自己心靈的試煉場,很多時候,當創作遇到瓶頸時,藝術家尋求的,正是心靈上的超越和領悟,那些激情和感動,帶領藝術家看到另一個創作的契機,所以,藝術創作肯定是一種心靈的作用。
那現在,我就想請問動畫師在創作時,能否花較多時間在心靈的活動上,從心靈的提昇來說故事?
於是….

我問學生:「你能否口述說明你的故事?」
學生:「….這故事是講爸爸答應每年帶兒子去放天燈的故事。」
我問學生:「那這故事內涵是什麼?」
學生:「就就是一個父親因為生活忙碌而疏於親情….
我說:「等等是內涵,不是要你說故事..
學生:「內涵?….應該是承諾吧!」
我說:「承諾什麼?」
學生:「就承諾每年帶兒子…..
我說:「等等!我替你說好嗎?」
學生:「………?」
我說:「承諾,是一個人活在這世上最寶貴的一件事,作父親的不只是要為家庭盡責任義務養家活口,更應該遵守曾經答應過的承諾,因為這一份承諾,使得生命看到價值,因為這一份承諾,使得人生變得有意義,當親情只剩下責任和義務時,承諾就會成為聯繫親情的一盞明燈,因此帶著兒子一起放天燈的意義,正是因為天燈象徵了那一份父子之間無可取代的承諾!這就是這故事的內涵!」
學生:「所以,前提就是........」
我說:「就是..當承諾面臨考驗時,父親選擇放棄這個承諾?還是抱著病危身體赴約,以兌現 承諾?這就是故事的前提....」
學生:「明白了,所以主題就是---承諾的價值可以高於生命存在的意義!」
我說:「孺生可教也!」

現在你明白了嗎?
動畫師最大的問題,不是故事,而是心靈層次不足,思維能力欠缺訓練,無法表達深層的意義,我說「天底下沒有爛的故事,只有不會說故事的人!」。

一個故事連「主題」和「前提」都欠缺的情況下,這故事還會有內涵嗎?

感官的感受和心靈的感受,都是一個人的內涵能否深化的關鍵,大多數年輕人都是感官動物,靠的是視覺和聽覺去看事物,看到的是故事的表象,表現出來的,就是無厘頭,就是無意義的搞笑或是無法讓人感動的故事,但是藝術家習慣於用心靈去看世界,看到的是人性的真實面,表現出來的就是熱情和感動。

我說:「這..就是動畫師要成為大導演的關鍵,你必須學著用心靈說故事!」



 The Little Matchgirl (2006) 「賣火柴的女孩」
美國導演Roger Allers作品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980加拿大導演Frédéric_Back 作品Crac(摇椅)


還有一部從心靈感受探討對親情的懷念,奧斯卡名片「父與女」大家都知道了,在此就不再說明了。

現在大家都在問台灣動畫未來,我認為就是哲理和心靈的敘述能力提昇之後,並且能夠從劇本中表現出創意,才能產生好作品,大家寧願把心思放在腳本如何畫?構圖、原畫如何如何?3D技術如何加強?....等,但是一旦要探討心靈層面,要找出故事的哲理和核心,就會逃避、沒耐心,或是上網找一找資料了事,學生不會用內心感受去看世界,都是感官的、資訊的,  動畫教育就是欠缺這一部分的訓練,每年新一代很難看到幾部有內涵的深刻的動畫,要不是「悶」就是「怪」、「酷」、或是「看爽」的,很多作品畫得很好,可惜就是賣弄鏡頭和設計技巧,故事看完沒感覺。

所以愛動畫的朋友,一定要多讀書,多寫作,多探討世間種種,不論是文化、藝術、電影、宗教、科學...等,都要涉獵。畢竟世間故事百百種,任何議題都有可成為題材,當你要製作某一個議題時,就要深入那個領域好好研究,找出可以發揮的部分,把那個議題做成主題核心精神,再套在一個故事裡,然後再加入一個特別的創意,最後找出高潮點做為落幕,這樣有計劃、有思想的故事,才能讓人傳頌和讚揚。

※「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?」往往比故事本身更重要!